第1602章 兵发大名-《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第(2/3)页
    对于张珪提出的条件,不忽木在努力为其争取,让山西宣慰司出兵河北为其右翼提供掩护,督促地方行省筹措粮草,并将地方镇军统一交由他调遣。同时劝他早日动身增援大名府,勿要忤逆大汗的旨意。
    至于对张珪担心左翼空虚,可能会遭到侵入山东的南军迂回到其后的企图,不忽木也表示赞同。但他也言山东方面战事并非那么悲观,益都和济南皆是坚城,屯驻数万兵力,想要一朝破城绝无可能,只要城池犹在,他的左翼就是安全的,不必过于忧心。
    言以至此,张珪知道自己不得不孤军深入,冒着被敌围歼的风险前往大名。而心中却不免感叹,他年纪尚小未能见识当年蒙古大军横扫草原,灭金降宋夺取中原和江南之战,但他也听过追随蒙古助汗的先辈们讲述过当年蒙古铁骑的雄风。
    那时的蒙古军在进攻中利用骑兵的优势力主机动,采用迂回包围,攻取要害的战术,夺关拔隘。又以诱敌出城,智取巧夺的战法歼敌主力,打乱敌人的部署,使其无法相顾。面对坚城往往采用围困城池,消灭援军的战法始终把握战略上的主动。
    反观当下的朝廷张珪觉得历史仿佛在重演,己方在南朝的军事压力下,始终处于被动防御的状态,对南朝北伐中原在思想上和战备上不足。而自灭宋统一中原江南以后,承平日久,兵不思战,日趋腐朽。尤其是忽必烈汗后期,面对新宋的崛起,并未加重视,导致其身故后一举失去江南。
    在真金继位后,被迫与宋媾和,分治长江南北,失去了江南。其虽有重新夺回江南之志,怎奈志大才疏,将帅无能,在与宋首战失败后,就惊慌失措,昏了头脑。面对宋军的强大攻势下,只有处处挨打,节节败退。
    战争失败,失去两淮后,真金郁郁不得志,朝廷内部也纷争不止,各派系间自相残杀。乃至在临终之时,真金不得不挥起屠刀打开杀戒,对朝廷进行清洗,防止汗位旁落。但铁穆耳继承汗位后,对南朝全面转入防御,畏战求安,失去了对宋再战的信心。
    张珪也以为正是因为战略上的转变,导致了现下战术上一系列的失败。当初真金为了应对南朝的威胁,也为了达到西北稳定的目的,将南调勤王的宗王军部署在南北分界线上,分地戍守,巩固边防。
    但也正是这种策略将以快速机动著称的草原铁骑束缚在各自的封地之上,使他们失去了大范围机动作战的基础。而各方利益的纠葛,让各宗王之间矛盾重重,使他们无法聚众作乱,却也让他们不会相互配合作战,只顾个人利益,导致被宋军各个击破,或是困守孤城,直至被消灭殆尽,已经毫无战略战术可言。
    反观宋军却能以绝对优势的兵力以碾压之势向前推进,可以大开大阖的攻城掠地肆意挥洒,将一个个孤城拔出。同时也为他们在战术上的发挥提供了充足的空间,可以利用海上的优势实施远距离机动,以少量兵力就敢于迂回穿插到后方,截断他们的退路,实施夹击……
    如此形势下,张珪即便被世人称为新一代的智将,当下也是无计可施,自觉难以改变当前的形势。而他身负国恨家仇,不可能降宋,能做的只有倾己之力挡住宋军的攻势,为朝廷做好保卫京畿的准备赢得时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