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一章 评书的作用-《神级复兴系统》
第(2/3)页
比如《隋唐演义》《三国演义》《水浒传》之类的,为袍带书以名将贤相为主人公,描写他们反抗昏君、抗击外族侵略和保家卫国的英勇行为和家国情怀,输出集体爱国意识。
后期出现了以侠士为主的短打书,以剑侠与义士为主人公,描写他们锄强扶弱、惩恶扬善和济世救人的英勇行为。这种个人英雄主义,快意恩仇的价值。
剩下一种神怪书,以记叙神异鬼怪的故事传奇为主体内容,比如《西游记》《聊斋》《封神》一类,这类书中没有明显的价值输出,但是神怪类评书有一个更加重要的价值,就是开拓认知。
写神怪的作者多是以鬼神辨人心,借异世界神怪来借古讽今,同时也刺激了另外一个角度的思考,多元性的思考方式,就能让价值观变得更加完善。
评书兼具这几种最基本的意识形态输出,对于百姓的价值观塑造是有着很强作用的,而且评书比京剧门槛低,老少皆宜。
但是随着近代传统文化的整体没落,传统价值观也被现代价值观改变,评书内容渐渐不再被广大人民群众接受,让这门出生于民间的艺术陷入了危机,再加上后期种类繁多的现代艺术形式,以及人们普遍认为评书也是‘封建产物’,让评书的地位一再下滑,彻底失去了民众基础。
金闻声先生那一代,就是见证着评书没落过程的经历者,早年间一个评书先生能够养活一个茶楼,有十个说相声的不敌一个说书之称。
虽然近代评书没落,但是评书门的先生们却依旧不懈努力的进行创作和用其他方式来复兴评书,比如金闻声先生就把评书形式的西方名著带进大学讲堂,获得了广泛好评。
还有一位李有源先生,将家乡民歌进行改变,改成了全国人民都熟知的歌曲《东方红》。
单田芳则是一个将评书市场化的代表,创作的《白眉大侠》开创了符合当代年轻听众的口味,在评书进步上立下汗马功劳,可以说是近代评书的转型经典之作。
可惜评书整体式微造成的后辈青黄不接,没有太多的人才涌现,老先生们年纪越来越大,造成了断代现象,想金闻声先生这种为了护评书不断的老艺术家,专心整理文献希望给子孙后代留有珍贵资料的大有人在。
在大时代的面前,个人的力量显得极其微小,但是尽管再微小,再苦难,这些民间艺术家依旧坚持着对先辈的尊敬和手艺的热爱,希望能够发挥最后的余光余热,为评书留有一条后路。
他们内心都在期盼着,假如有一天评书再次兴起,至少让后辈们,不要忘记传统的资料和故事还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