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 整军-《明末中枢一木匠》


    第(2/3)页

    有句话叫攒jīmáo凑掸子,答应去京城的人越多,这些人的胆子就越壮,甚至到了最后,有那不是心腹的头目,也主动要求进京。毕竟这次,岳大人开出的价码还是蛮高的,你在这边是副将,到了京师就是五军都督府的都督同知,或者是都督佥事,再往下排,还有经历、都事之类的官职;除此之外,如京卫指挥使司的官职,四五品的养老差事,岳大人也不吝啬,最高可以给到指挥佥事,再往下的镇抚使司,岳大人也一并安排,总而言之,最小也给你一个七品官。

    如有一个叫丁四的小子,只是一个千夫长,他脑子很是灵光,认为留在这边,还要打仗,生死难料,还不如跟着一起去京城呢。自己还不是流寇中的头面人物,朝廷自然不会难为自己,再者说,岳大人也不可能豁上名声,去对付他们。于是,他主动要求,想要随同进京,岳肃照单全收,马上开具凭证,赏了他一个都指挥使司都事的职位。

    曹化淳更是离谱,看哪个小子顺眼,直接就问对方愿不愿意到禁军任职。禁军不用打仗,还威风凛凛,粮饷一份不少,而且去了还不是当兵,最少给一个副千户什么的,搞的大家伙更是向往。

    一来二去,大小职位给出三四百个。虽说赏了这么多官职,朝廷一年要付出的俸禄,实在不少,但岳大人却认为极是划算。大明朝养的闲人多着呢,各地卫所,打仗狗屁不是,一年到头,不照样得朝廷养着。试想一下,这仗要是再多打一年,朝廷得huā费多少;反过来再想,这几年打仗,朝廷的大小将领死伤无数,怎么说也需要补充吧,现在还不能把他们派到地方,但等到日后,完全可以补充地方上的缺位。甚至可以说,随便拉出一个王爷,朝廷养一个王爷huā费的银子,就足够养活这帮人了。而现在王爷死了好几个,这不也省下不少么。

    一来二去,此事也算是和平解决,欢喜收场。当天下午,众将领就跟着曹化淳前往黄河坐船,前往京师。

    到了京师之后,他们马上意识到,这次的选择是正确的。朝廷没有食言,每个人都给安排了府邸。高级一点的官员,曹公公甚至还给专mén安排了丫鬟、佣人,如果觉得不够,可以再去市场购买,有专mén卖丫头的地方。低级官员,家里也帮你打扫的一干二净,曹化淳还特别派人帮你安顿,需要什么,尽管开口。绝对不会让你产生被卸磨杀驴的感觉。

    朝廷还给你官服,休息两天,吏部将上任的官文发下,该上班去上班,每天报个到、点个卯,就没什么事了,到时按月令俸禄,过太平日子。

    像张大力这些领头的,抢劫这么多年,哪个没有点家当,何况朝廷还每人赏了两万两银子。在京城这种繁华之地住下,很快就如鱼得水,享受起富贵。而且有的,还投资开做点小买卖。

    远离战争的血雨腥风,过着舒心太平的日子,很快他们就把兵权被削掉的事,忘在脑后。天子脚下,又有曹公公没事照应着,当然也不会有人去招惹他们,渐渐的,这帮人对岳肃和曹化淳是感恩戴德。甚至,他们还收到一点风声,等到天下太平,他们就有可能被外派出京为官。

    再说岳肃这边,张大力等人走了之后,岳肃重新整军,中军由他亲自掌握,全部是官军。前后左右四军,尽为招安之兵马,前军左右督为王国宁、高见;左军左右督为刘希尧、惠登相;右军左右督为贺一龙、王义勇;后军左右督为贺锦、李万庆。

    四军兵马,多的达到十万,少的也有七八万,可谓气势更盛。有了岳大人的盟誓,还被委以重任,哪个不是全力效命。

    因为整顿兵马,张献忠谈判日期,明显赶不上了。岳大人也派了个人,给张献忠送信,告诉他,自己现在整顿兵马,谈判之事,延后三日。

    张献忠马上派人打听,到底出了何事,得知张大力等人全被调回北京了,现在跟随岳肃的将领,尽是当初死战罗汝才和李自成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