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我:导我的论文您觉得怎么样啊? 导:我以为是垃圾邮箱呢。dT-Tb] [老师评价我的论文:茶壶里倒饺子——出来的全是片儿汤。] [我提交毕业论文时,导师说,让我看看你们又给学术界制造了什么垃圾。] [想起有位网友,他读博读到一半导师看破红尘出家了,但是就算出家了每周还是得帮这几个孽徒看论文。] [出家了都逃脱不了论文。] [这个评论区没个十分钟走不出来,完全走不出来。] [……] “这个论文是什么?作业吗?” “看后世这上头的样子,这论文该不会是每一个学子都要写吧!” “看这个样子倒像是离开学堂的时候,要写的。” “要是不写会怎么样?会坏了名声吗?” “导师是什么?学堂的夫子吗?” “这导师说话也是有意思。” “……” 这个视频讨论的弹幕不多,主要是普通百姓又不学习,自然不好奇后世的论文。 倒是对于后世的教育体系一直很感兴趣的学堂夫子们,倒是挺好奇光幕上的论文的,讨论的偏多。 …… 【#卜天寿#】 看着这个标题,在唐朝写作业的某位小朋友:“这个名字,和我一样诶。” 【小朋友,你再多写点吧。】 【卜天寿,一个来自唐朝的12岁小朋友,他在写完作业后,在抄本末尾写了首打油诗,催促老师快点儿下课。】 【“写书今日了,先生莫嫌迟。明是假日,早放学生归。”】 【但也不是他不爱写作业,主要是这作业是真的多啊!五米长的作业,还得用毛笔写,换谁谁不想早点儿回家。】 【不过,也多亏了老师布置的这个作业。弥补了儒家经典的部分空白,卜天寿抄写的是《论语·郑玄注》。 这个在唐朝后便失传了,这些年发现的都是残缺的,只有卜天寿的作业是较好较长的。】 卜天寿看看作业上刚刚写下的最后一句诗,又看看视频:……他这算不算是弥补历史了?也不知道能不能用这个理由,和夫子多讨要两天假期。 评论区 [卜天寿:小朋友?我是你老祖宗!] [这祖宗又老又小的。] [从后世穿越回来的夫子:卜天寿,你作业加倍。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