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山神庙里,布衣男人泪流满面。 他手里握着三条木枝,跪在瓷神像下,向山神还愿。 如果不是山神大人庇佑,赐予他珍稀的药草,他的孩子此时已经夭折了。 他身边,另一位年迈的长者正在求山神护佑,祈愿山脚下的村落今年也能风调雨顺。 战乱年代逃到荒山脚下的凡人,如今已经聚成了村落。 此处有山神庇佑,山神大人可在乱世中保此处的凡人一世安宁。 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 逢年过节,山村中的凡人都会来山神庙,为瓷神像“上香”。 平日里有什么祈愿,他们也会毫无顾忌地来祈求山神。 山神的性情淡漠却温柔,只要是祂能应允的心愿,祂都会帮凡人实现。 荒山太过偏僻,没有多少制香的材料。山神就给凡人们托了梦,应允他们用木枝代替香火。 不需要点燃,只要虔诚地举着三条木枝叩拜。 如果山神无法应允凡人的心愿,自然会将木枝从凡人的手中打落。 多体贴的山神。 时间久了,“平定战乱”、“死而复生”这样有悖天理的祈愿,顺理成章地从山神庙中消失。 祈求山神庇佑孩童平安长大、祈求山神庇佑庄稼有个好收成…… 哪怕只是尚不懂事的小孩举着三根小木条摇摇晃晃地走来,祈求山神让家门口的鲜花盛放得更久。 山神有求必应。 月无忆知道自己做不成多么惊天动地的壮举。 只能用这些无关痛痒的小事,给小瓷像多攒一些供奉。 月无忆隐身坐在高台上,数着凡人手里的木条: “九万九千八……九万九千九……十万!” 他眼睛一亮,低头用指尖轻轻摸了一下纤尘不染的小瓷像,小声说: “怎么样,有没有感觉到什么变化?” 小瓷像散发着温润的莹莹白光,回应着月无忆的话。 几十年的时间,月无忆给小瓷像攒了不少供奉。 起初,月无忆还不确定这样的办法是否有用。 直到一位最早来到山脚下的老人,在给瓷像上香之后,对身后的子女笑呵呵地说了一句: “看到了吗?定要对山神大人、对瓷神像心怀感恩啊。供奉多了,这瓷神像都越来越有灵性了。” 月无忆每天都能看见小瓷像,对于小瓷像变得“有灵性”这件事,没什么感觉。 后来他为了帮山脚下的人寻来一些耐寒的稻谷,离开了一段时间。 再次回来的时候,月无忆终于意识到小瓷像真的变了,变得越来越像是“活”的。 容貌更加灵动,还能用只有他才能看到的纯白光辉,安静地回应他的话。 月无忆攒供奉攒得更起劲了。 入夜,来祈愿和还愿的凡人都离开了荒山。 月无忆重新显了身形,抱着小瓷像离开了山神庙。 他笃定小瓷像肯定不愿意整日都在山神庙里待着。 所以只要是空闲的夜晚,他就会把小瓷像抱出来,四处闲逛。 瓷像娇贵,磕了碰了都容易坏。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