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 君前奏-《我妻薄情》


    第(3/3)页

    “那白明月所生之子,在何处?”他问。

    “在寨中,但具体是谁人照顾,臣也不知道。”她说,“白明月行事十分小心,将其子与众孤儿一道抚养,难以辨认。”

    皇帝点点头,这个说法与谢玄英所言一致。

    他的疑虑,已经解开大半,但还有一件他关心的事:“太妃之死,你可有话说?”

    奏本里只说太妃病重,忽然过世,乍看似是病死,细品却大有蹊跷。皇帝心知有问题,这才必须招她一问。

    程丹若立即跪倒:“臣死罪。太妃虽沉疴难愈,却未到死期。”

    她不说结论,直接陈述:“那日,臣回到鲁王府中,求见太妃娘娘,欲转达陛下圣谕,护送娘娘上京诊治。太妃娘娘听闻后,感叹‘陛下仁和,屡屡降恩,铭感五内’,随后便不再言语,反而喝下了长史送来的药,接着便毒发身亡了。

    “臣虽欲救之,然则毒为砒-霜,无力回天……”

    皇帝问:“当真。”

    “臣不敢欺瞒陛下,当时太妃身边伺候的人均在,除却一老嬷嬷撞柱病重,长史自尽,伺候的宫女均随郡主上京,可证实臣所言非虚。”

    程丹若一个字都没说谎,只是,意思已与真相南辕北辙。

    先叹厚恩,再喝药,完全就是服毒自尽的意思。

    皇帝问:“长史自尽?”

    “是的,他在处理完太妃娘娘的丧事后,就在家投缳自缢了。”她没有提长史的家人,估计皇帝也不在意。

    果不其然,皇帝心里已经认定太妃自知有罪,服毒自尽,长史作为递药之人也已殉主,便不再关心别人。

    这是最好的结果了。

    否则,太妃是伺候过穆宗的老人,亦是他的长辈,不动手如鲠在喉,动手了又有违孝道,左右难办。

    如今“病亡”,皇家体面依旧,心头梗刺消失,其余事,皇帝懒得计较。

    程丹若察言观色,道:“微臣救治不力,望陛下恕罪。”

    “罢了,此事也不怪你。”皇帝配合地宽容大度,“你此去山东,立功不少,想让朕怎么赏你?”

    有功赏,有错罚,皇帝在这方面从不吝啬。

    程丹若立时道:“臣不敢要赏。”

    皇帝稀奇:“为何?”

    “臣有一事,尚未回禀陛下。”程丹若道,“在鲁王府时,郡主曾命人赐臣白银千两,这笔钱……”

    她伏首:“已经被臣拿去赈济灾民,无法上缴了。”

    皇帝哭笑不得。他还是头一回见到坦白自己受贿的人,还以为要上缴?

    更有趣的是——

    “赈灾?”

    作者有话要说:还有一点,晚上看看能不能写完

    这卷要结束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