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2 蝗虫至-《我妻薄情》


    第(2/3)页

    她道:“凡事必有因果,你知道为何蚊虫在水边更多吗?”

    “蚊虫喜水。”他肯定地回答。

    “蚊虫在水中产卵。”她继续发问,“再问你,蚊虫既然叮人,可水边人迹稀少,为什么它们会聚集在那里呢?”

    谢玄英仔细思考:“它们在保护子嗣?”

    “因为雄虫以吸食草汁为生,只有雌的喝血,两者并不相同。第三问,为何雌蚊子喝血?”

    谢玄英不大确定了:“雌蚊凶悍?”

    “还是不对,因为雌虫产卵需要滋补之物,血能助它产子。”程丹若解答。

    他恍然:“竟是如此。”

    “一样的道理,我们要先弄清楚蝗虫的规律,才能知道该如何清除它们,否则像贺老爷子,几十年过去了,还以为蝗虫是蝗神发怒。”她说。

    谢玄英若有所思:“不是吗?”

    她斩钉截铁:“当然不是。”

    “噢。”他颔首,“你说不是应该就不是了。”

    程丹若觉得怪怪的,但他一贯对她的话深信不疑,倒也没有追问,只是道:“你觉得这样如何?”

    谢玄英思忖道:“这样的话,问他们是没用的,将谋我知道,他从前只爱舞刀弄枪,从不在意这些事,龙子化兴许知道些,但肯定不全。”

    程丹若拧眉。

    也是,古代信息流通不便,搜集资料更是难如登天:“那怎么办?”

    他想想,道:“本朝的记载不易找,前朝的却是不难,蝗灾古已有之,我们可以以史为鉴,翻《元史》中的记载。”

    程丹若:“……”

    谢玄英抬眼,见她愁眉紧锁,霎时失笑:“我看就行了。再说,就算要做也是之后的事,眼下还是把秋粮收好。”

    程丹若点点头,说道:“这两天,我们多寻人问问,看是否有好法子应付,防患于未然。”

    谢玄英沉吟:“邢师爷和钱师爷都老道,一会儿我就去问他们。”

    她便道:“那我去问别人,群策群力,总能拿出几个法子来。”

    夫妻俩商议定,分头行动。

    --

    约莫五日后,一小股蝗虫飞跃山林,到达了大同。

    程丹若昨天就听人说了,今天一大早起来,专程赶到城门,爬上高高的城墙,围观这一景象。

    只见黑压压的蝗群自天边飞来,远看像一片快速移动的乌云,目标明确地朝着田间涌去。

    好在这里的麦田被收割得七七八八,只剩下一些茬子留着。

    即便如此,所过之处,金黄色的块垒全部消失,只留下土黄色的赤地。

    蝗虫过境,寸草不生。这不是夸张的修辞,就是切实的描述。程丹若看得心惊肉跳,下城墙时,腿都是软的。

    幸好山西有山阻挡。

    幸好秋收已经完成大半。

    幸好飞蝗不多。

    若不然,史书上“民饥”乃至“民大饥”,背后的惨剧根本不容深想。

    但一想到其他地方的灾民,这点庆幸也变得如此可怜。

    “丹娘。”她走下城墙,就见谢玄英骑马飞驰而来,“你怎么在这里?”

    她回答:“这两日都是听人说蝗灾如何如何,我没亲眼见过,心里不踏实,想看一看,你怎么来了?”

    谢玄英好气又好笑:“又犯傻,蝗虫已经这么近了,还敢出门?”

    他正要拉她上马,忽然听见城墙上一阵锣鼓喧天。

    程丹若一时怔住。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