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一把重剑-《大秦仙医》
第(1/3)页
“我们会以咸阳为中心,慢慢扩大大秦的郡县!”
“等所有人都能看懂文字,那《大秦报》就能派上用场了。”
江洋说出了学院成立的消息。
这一点,目前在咸阳城也没有几个人知晓。
萧何一听,也是明白了《大秦日报》的用意。
所以,大秦日报的创办,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只要大秦人人都能学习,那大秦就会变得更稳定,也会变得更强大。
大秦的一切,都会让他们生活的更好,他们也不会有任何反抗的想法。
在大秦报纸的宣传下,大秦的百姓也越来越多。
这对大秦的子民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教育,也是一个...洗脑的好地方。
这样的话,大秦就很容易变得更强了。
无论是改革,还是粮食祥瑞,又或者是现在的学院。
这一切都代表着,今后大秦只会更加强大,更加团结。
在他的认知中,这些东西都是出自面前的少年之手。
萧何一边想着,一边站起来,深深地鞠了一躬。
“九公子博闻强记,治国之道,高瞻远瞩,萧何自叹不如。”
萧何看得目瞪口呆,一个少年能有这样的成就,说是史无前例都不为过。
王离和韩信两人一脸茫然,不知道该说什么,也不知道该说什么。
于是,二人就像是在大口大口的喝着茶。
江洋被萧何这么一说,心中也是松了一口气。
“另外我再给你一条信息,将来我大秦国的朝堂,就是文人当道,能人辈出。”
“过不了多久,大秦就会取消推荐制度,改为科举制,届时大秦一切人才,皆可入大秦为官。”
轰隆!
听到这个消息,三人都是一愣。
取消举荐制度?
实行科举制度?
未来的朝堂,岂不是要被文人统治?
这是怎么回事?
王离三人愣了好一会儿,这才反应过来。
科举制,这是另一个新名词。
虽然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但看起来好像很牛逼的样子。
“敢问九公子,何为科举?”
萧何是一个好学之人,既然取消了推荐制度,那么科举制度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制度。
但他从来没有听说过,所以不明白这句话的含义。
“科举制度,就是让士子们通过科考入仕,不再需要那些当官的给自己写信。”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