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淮河更是在二皇孙的带领下,大修堤坝安稳加固。” “据臣所知,在二皇孙殿下的治理下,凤阳等区域的淮河流域,水流甚至都已经往清澈而转。” “陛下。” “淮河水即将变清了,您知道这代表着什么吗,这代表着水流变清,河床就不会再升高。” “只要我等稳固好堤坝,没有连绵暴雨,决堤之事将不会发生。” 此话一出,朝堂直接炸了窝。 浑浊的淮河水竟然变清了,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可蹇义的表情,又不像在作假。 老爷子激动的站了起来,大声问道:“当真?” 不是他不相信,而是这事儿真的不可能。 就如蹇义所说。 两河水清,和登天入地一样难,结果有人告诉他,竟然做到了。 蹇义郑重的点头道:“此乃到各地考察的吏部官员所汇报,他用上上人头保证,此事千真万确。” “后臣又派人多次探查,淮河水沙已减少八成,部分区域可深看数丈。” “哈哈哈,好,先祖保佑,我大明当兴。” 老爷子今天第一次露出了笑脸。 多少年了。 淮河虽然养育了两岸的百姓,但也带来了无数的灾祸。 找到了原因,然后再弄好黄河长江,又解决了百姓饿肚子的问题。 他永乐皇帝朱棣,将会成为千古第一帝王。 什么秦皇汉武,什么唐宗宋祖,跟他就不是一个档次的人。 只有古之尧舜,三皇五帝,才有资格跟他朱棣比一比。 见老爷子心情愉悦,蹇义继续道:“除了此些功劳之外,还有高产的小麦。” “民以食为天,国以民为本。” “何为盛世,何为天下安康?何为天下大兴?为民饱腹尔。” “百姓有所食,身上有遮衣,无水患天灾降临,无敌兵匪徒欺辱,此便为大兴。” “凤阳之地,天灾即将解决,百姓也即将有充足之粮,地方政治清明,百姓无身之危,此便为大兴之初。” “正所谓:窥一斑,可见全豹。” 蹇义向朱瞻均微微一拱手,朗声道:“以凤阳当局,便可知殿下将来,能给大明带来什么样的改变。” “所以。”蹇义略微停顿,夏老爷子深深行了一礼。 “虽有立嫡立长,但上古之时,更有禅让贤能,为大明,为天下,为偌大炎黄,臣愿意支持二皇孙朱瞻均为大明太孙,将来执掌国宝,领天下万民走向繁荣复兴,让我大明千秋万载。” “好。” 蹇义一番慷慨言辞,听的老爷子热血沸腾,重重的一拍,身边的宝座大喊了一声好。 朱瞻均也是内心触动,原来他竟然如此好。 感动之下,转身面向蹇义,深深的行了一礼,也感谢对方为自己的发言。 蹇义微微侧身,躲过了朱朱瞻均这一礼。 转身面向文武群臣:“诸位,蹇某的话已经说完了,各位可以各抒己见了。” 说完便站在了一边,双手拢在袖中微微闭目。 反正他该说的已经说了,文武群臣和老爷子做什么决定,那他就顾不上了。 他今日如此胆大,成为站出来的第一人,也不单单是因为昨天的梦。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