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那太监试了一下鼻息,确认李煜已死,才冷冷喝道:“陇西公府内一干人等,照顾主上不利,致使陇西公暴毙,奉官家旨意,一体斩决!” …… …… 李煜被毒杀的画面,传到各个位面,一片哗然。 李煜纵然不算是什么好人,更不能算明君,但目前的他是无害的呀!不仅无害,还能在极端悲苦之下想,写出诸多好词来。 为了让他能多为祖国的文化事业做贡献,你个赵光义也不能因为几句牢骚话就把人给杀了啊! 不仅不能杀,还要好好养着——好像也不行,好好养着他就不愁苦了,说不定就会延续以前的写作思路,又弄出靡靡之音来了——那就,不让他死,但也不能让他过得太舒坦了? 就像这首《虞美人》,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更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单从艺术水平来说,此曲绝对是可以千古传诵的名篇了啊! 因为一首绝妙的好词,您就这么把作者给杀了? 赵光义:“这特么都是谁在诬赖我?播主啊,您上一次就把我黑得够惨了,怎么还来?貌似我没得罪过您啊!得!为了不让别人怀疑,追赠李煜为太师、吴王,罢朝三日,以示哀悼!” “呸!虚伪!” “就是!这是又当又立的玩法,当谁不知道呢!” “个人觉得,赵光义是个伪君子!” “小人!” “就是!这么一个伟大的词人就这么被毒死了,真可怜啊!” 不仅弹幕上是一片骂声,就连叶昊身边的三个女人,也都对李煜同情不已,还对叶昊把李煜列为昏君而有所微词。 都是时运不济,怎么就成了昏君了呢? 李煜,哦,还有陈叔宝,那是多有才华的人啊!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