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迟余说道:“汉城那边,你像lisa的blackpink也是,我见过一次,其实就是在街头广场,但是你看她们现在,最火的女团之一吧?” “嗯,确实很火。”苏艾嘉点了点头。 “所以我在想,这种形式下来,会不会让粉丝的粘性更好一些?” 迟余说道:“我个人的感觉是,现场看一场演出,总是要比隔着屏幕,甚至是从耳机里听,记忆更深刻一些。” “你说的有道理,但是似乎没有人这么做。”苏艾嘉说道。 “不,有人这么做过,而且还很成功!” 迟余摇摇头,然后说道:“还记得那个疯狂英语吗?他那个形式,基本上就是路演的形式,一个学校一个学校的路演。” 苏艾嘉皱起了眉头,随后又问:“但是,路演的费用会不小吧?而且,如果没有观众呢?” “不要担心没有观众嘛。费用的话,我看lisa她们的路演,一开始也都是街头的一块小场地,比如商业广场什么的,人多的地方,应该不至于太高的费。” “再说了,咱们是搞路演,又不是演唱会。不需要门票什么的,观众想来就来的那种。观众上,应该不用太担心吧?” 迟余说道:“而且啊,我们还有高校啊,完全可以从高校搞起来。” 苏艾嘉听迟余说的很起兴,不由笑了:“怎么今天突然想起要说这个了?你来公司这边,不会是就想跟我建议,让我们的实习生,搞全国路演吧?” “哈哈哈!当然不是了。” 迟余哈哈一笑,摇头说道:“我就是因为最近一直在做《杀破狼2》的路演,又听你说实习生要参加选秀节目,一时有感而发,有感而发而已。” 苏艾嘉却是点点头,道:“你的这个想法,应该也有人说过。只是不知道为什么,国内没有推行这种形式。” 迟余想了想,他对娱乐圈的了解,目前还是一知半解的程度。 “不过,我觉得可以做一个调研。如果可以的话,也不是不可以做一个尝试。”苏艾嘉说道。 随后,二人就说了一些公司的其他事情。 迟余来这里,确实也没有什么正经事,纯碎是想过来在苏艾嘉,以及其他公司艺人,以及工作人员面前刷个脸。 以安定人心。 实在是前一段时间,网上又疯传说,他已经与苏唐传媒解约了。 这种事,虽然也影响不了迟余的心情,但是确实会影响到苏唐传媒的正常运营,于是迟余就过来了。 …… 4月中旬,《向往的生活》第二季先导片和第一期先后播出。 粉丝们早就是翘首以待,看完之后,纷纷评价说:还是熟悉的味道,还是向往的生活。 尤其是迟余的铁粉安妮,她现在已经是个媒体人,于是直接在先导片之后,发了一篇长文。 佛系嘉宾! 硬是把一档下乡体验综艺,做成了一首陶渊明式的散文诗! 安妮写道:“在这里,我不仅仅是位小鱼干,更是一位向往粉! 第二季的《向往的生活》终于播出了,且一上线就被推上了热搜榜。 某瓣评分从第一季的7.9涨到了第二季的8.6,让人惊喜。 作为一档生活服务纪实类的节目,《向往的生活》,有着与其节奏不匹配的热度。 倒回到去年,彼时的节目组恐怕还不会想到,这档没有人设、没有流程、没有任务的田园综艺,会成功火到第二季。 且成为了芒果台的王牌综艺之一。 让我们来看看,《向往的生活》有多慢呢? 节目形式是把几位固定嘉宾带到某间蘑菇屋里,准备好基本粮食、犁田工具、锅碗瓢盆等最基础的生活用品。 然后让他们自力更生、自给自足,在蘑菇屋度过一段陶渊明式的日子。 期间不得带钱和通讯工具,想吃菜得自己去田里采摘,有时候甚至还得自己下种。 想吃肉得自己捉鸡捉鸭,或者用农副产品交换。 总之基础原料都有,但后期如何生活、如何形成自己的通货系统以持续生活下去,都得嘉宾自己想办法。 是一套完整且系统的桃源生活没错了。 而且除了几位固定嘉宾,节目组还会有流动嘉宾的加入。 蘑菇屋的人为了尽好待客之道,还必须满足流动嘉宾对吃方面的需求。 大到红烧牛肉、小到番茄炒蛋,都得给来一遍。 听起来很艰难,但几位佛系嘉宾,硬是把一档“下乡体验”的节目,做成了一首陶渊明式的散文诗。 而节目之所以能办得如此成功,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也是得益于嘉宾的心境和磁场。 几位嘉宾分别是黄雷、何炯、迟余和张梓枫。 回头再看的话,我们就会发现,这四位嘉宾,实在是太适合这档高品质节目了。 每位嘉宾在蘑菇屋的分工也很明确,黄雷黄大厨主要负责做饭,热爱美食又懂得生活的黄老师,还因为参加节目厨艺长进了许多。 从一开始的特色名吃,到如今的地方大菜,只有你点不出的,没有黄老师做不出的。 何炯何老师呢,万能的好帮手+碎活王,做起事来井井有条,喂养起家禽狗宝们也是细心又耐心。 家里的大小事他都会想到,也都会默默记在心里。 是蘑菇屋绝对的暖心家长担当。 迟余和张梓枫呢,则是打下手的主力,也是劳动力的主要来源。 大家分工明确,把蘑菇屋的小日子过得有板有眼儿。 以及最重要的是,大家对这种生活的喜爱。 对于他们来说,因为常年奔波忙碌,导致自己从未有机会静下心来好好感受过生活,感受大自然的一切。 但是《向往的生活》提供了这个契机。 所以不仅黄老师由小厨变为了大厨,何老师也收获了一堆家宠。 据悉节目组曾看过一个调查,调查显示近40.4%的人希望远离喧嚣,回归农村,寻找内心的声音。 所以《向往的生活》这个节目才诞生了。 并且为了给蘑菇屋建立一套完整的循环生态系统。 节目组还要提前半年在蘑菇屋旁边种植玉米、西瓜、土豆等农作物。 目的是让所有的绿色植物都以非常自然的状态存在,导致后来导演组也成了半个农业专家团队…… 如今,第二季播出了。 虽然客人还没有来,但是一个场景一个动作,都能让网友大呼,还是熟悉的味道,向往的生活! 一切都没变,一切又都变了。 美好的一切又回到了眼前,绿油油的田地、鸡犬相闻的邻居、笨重又老实的灶台锄头。 还是那么几个人,一起无所事事,斟一盏茶,想想下一餐饭吃什么。 古人说偷得浮生半日闲,多亏了《向往的生活》,也让大家真正有机会过一段“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日子。 作为体验类节目,《向往的生活》没有任务卡,因为他们唯一的任务,就是解决完一日三餐,活下去。 没有节目流程,没有主持人cue话题,没话聊了就不聊,静坐一整个下午。 逗逗狗、犁犁田,想想下一餐吃什么,日暮了一起洗碗打扫,临睡前突然想起来某个话题,就聊个五毛钱的。 全程充斥着综艺节目不该有的“无聊”与“乏味”。 但就是这样一档佛系节目,成为了综艺清流、芒果黑马。 《向往的生活》其实只是向我们证明了,在这喧嚣的世界中,每个人心中都留有一块净土。 而在《向往的生活》里,我们看到了向往的彼此,明白这浮华热闹之下,当你深夜寂寞时,你并不孤独。 不过最后还是想重复那句,《向往的生活》之所以能成功,很大程度都取决于嘉宾的心境和状态。 黄雷热爱生活也热爱做菜,何炯温暖细心,迟余和张梓枫从来不惧劳苦、也不传播负能量。 他们表现出来的状态都是真实且极具感染力的。 在他们的带动下,这场看似“生存体验”的农村生活,才能变成真正的向往的生活。 与其说这样的生活值得向往,不如说这样的心境,值得向往。” …… 先导片播出的第二天,第一期正常播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