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想吃娇耳-《我当导游的那几年》
第(2/3)页
“现在?现在还不行,还没到时间,我们先去吃个早点吧,我带您尝尝河南的早餐吧?”
我看了看时间,还没到开馆的时间,现在进去被发现有点麻烦。
“那行,一切听大人的。”
张仲景倒是很明白。
“您别叫我大人,您叫我渡魂者或着小尹把,您是长辈,是我们华夏的祖宗辈。”
倒也不推脱,医圣就答应下来,主要是大人这个称呼有些奇怪。
来河南吃点什么好呢?那可真是太多了。
早餐,我们选了比较特色的小吃。
油馍头。
类似油馍又不是油馍,口感外酥里嫩,北方人一大清早,在早餐店里喜欢点上一盘油馍头,配上豆浆或者胡辣汤,美美地喝上一碗,吃上一盘,心里身上都是暖烘烘的,可带劲了。
“不管是这吃的还是眼前看到的一切,都那么的陌生,一千多年啊。”书香
老人看着外面热闹繁华的城市,不由感叹。
“是啊,在这一千多年里,你们同时期的其他文明都消失了,只有我华夏还在,还有很多很多人记得您,还有您的《伤寒杂病论》对后世影响极大。”
我吃完最后一口,对他说道。
他时不时在发呆,也不知道想什么,我也不好打扰。
时间差不多了,我带他参观景区,今天刚好周末,人还不少。
一边走一边看,偶尔闲谈。
“我死后回来了吗?”
张仲景下意识的问我。
“啊,是的,按照史记记载,晋武帝司马炎统一天下后的公元285年,您的遗体才被后人运回故乡安葬,您一会要去看看吗?”
这也是行程之一,大门内十米许为张仲景墓。
可他却没有多停留,一千多年,早就什么都不不会剩下,看着医圣祠对他的记载,开始和我讲述他的时代。
“我活着的时候,遇到的世间并不好,我出生在没落的官僚家庭,父亲张宗汉是个读书人,在朝廷做官,家庭当时殷实,我从小有机会接触到许多典籍,记得那时候从史书上看到扁鹊望诊齐桓侯的故事,是无比的佩服,从那之后开始对学医救人产生浓厚的兴趣。”
我们一边走,一边聊,很多都是他说我听。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