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红薯的事情,相信大家都知道了。” 朱元璋刚坐下,便直入主题,说道:“红薯是我们大明,治国神器,此物远在海外,要不是我们大明百姓出海远洋,咱也看不到红薯回来。” 关于红薯的事情,他们是肯定知道的。 李焕文等人亲自出去看过,确定了亩产和口感等,早就把相关消息,带回了朝中。 何况报纸也刊登了,整个应天府都知道红薯。 李焕文想到自己是户部尚书,决定出来说两句,朗声道:“臣等都知道,红薯能养活数不清的大明百姓,臣建议给带红薯回来的人重赏。” 来了,终于来了。 张文保心里紧张得不行,低下头看着自己的脚尖。 朱元璋点头道:“咱承诺过,要封侯的,张文保出列。” 张文保听到自己的名字,赶紧跑出来跪下,这是李景隆教他的。 朱元璋道:“宣读圣旨吧!” 吉祥打开一份,昨天写好的圣旨,在大殿上念了起来。 圣旨写明,封张文保为番禺侯。 这就使得在场不少文官,羡慕嫉妒恨了,那可是封侯啊! 洪武一朝,除了勋贵,当年真刀真枪跟随朱元璋厮杀打下大明朝,以及李善长等功臣,还有谁能得到过封侯? 不过想到那红薯,要从海外带回来肯定不容易,他们又觉得封侯貌似是合理的。 张文保,当得起这个赏赐! 圣旨宣读完毕,张文保磕头道:“草民,多谢陛下!” 吉祥把圣旨,送到张文保手中。 张文保激动得,有些热泪盈眶,再一次磕谢。 朱元璋说道:“关于红薯一事,你们都知道了,未来红薯要推广,你们都得给咱出力,咱要让大明百姓,再也不用挨饿。” “皇爷爷。” 朱允熥说道:“在推广红薯的同时,其他作物,比如小麦水稻等都不要忘记了,把百姓的田地,分开几个区域,分别种植。” “万一红薯遇到什么突发情况,也不至于连粮食都没有。” “反之,水稻、小麦等遇到特殊情况,还能有红薯可以互补。” “农业结构,要多样化一些。” 朱允熥终于把这一份提醒,说出来了。 第(1/3)页